勞動譜寫時代華章,奮斗創造美好未來。日前,在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江蘇交通共有8人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近年來,全省交通運輸行業廣大職工緊緊圍繞交通強國試點和交通運輸現代化示范區建設,立足崗位、砥礪實干,涌現出一大批愛崗敬業、艱苦奮斗、銳意創新、無私奉獻的先進人物,充分展現了新時代江蘇交通勞動者的風采。
尚 峰——蘇州軌道交通運營有限公司運營一分公司工務通號中心綜合維修車間主任,高級工程師、首席技師尚峰從事鐵路、城軌信號專業30余年,憑借著刻苦鉆研的精神和扎實的業務功底,帶領團隊獲得2項全國設備管理與技術創新成果獎、8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3項公司QC課題成果獎。由他帶頭自主研發的“轉轍機摩擦連接器拆裝工裝”打破了國外進口設備的技術壟斷,實現了從無到有的技術跨越。他創建“尚峰技師工作室”,制定《繼電器輪修規程》《轉轍機輪修規程》等規程。
戴洪林——南京公用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中北的士分公司出租車駕駛員
從業16年的戴洪林安全行車百萬公里,實現了“零投訴、零違章、零有責事故”。他獨創的“三多”特色工作法——路遇老年乘客多問、弱勢乘客多等、特需乘客多幫,成為南京出租車行業服務標桿。2020年成立的“戴洪林勞模創新工作室”,牽頭打造全國首個“出租車平安驛站”,成為行業服務創新范本。他參與編寫的《出租車文明用語100句》《新聘駕駛員崗前培訓手冊》等職業手冊,成為新入職駕駛員的教科書。
袁宏偉帶領團隊完成科技創新項目180余項,15項成果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累計創造經濟效益超3000萬元。他主導研發的150噸伸縮式吊桿成功破解132噸風塔接卸難題,獲評全國水運系統職工崗位創新優秀項目;主導研發的全國首臺ZLY550型管樁裝卸機實現全自動化作業,效率較傳統工藝提升200%。他領銜的勞模創新工作室被評為江蘇省示范性勞模工作室、中國長三角地區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交通建設產業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室。
堅守鑄造一線26年,張劍云從普通鑄造工成長為高級技師、高級工程師。他主持完成的“高速動車組鋁合金齒輪箱鑄件成型工藝改進及質量控制研究”獲中車科學技術獎,成為首位上臺領取科學技術獎的鑄造工人。他參與制定《球墨鑄鐵球化率》國際標準,擁有授權專利3項,其中發明專利2項,發表論文6篇。
在從事門機操作的十多年里,唐義朝創新攻關,總結出以“一看二問三規范四保持”為核心的“船關操作法”,完成件雜貨作業工班量1300噸的卓越成績,超越目標工班量60%。聚焦粉塵、撒漏等港口環保作業難點痛點,他帶頭總結出“環保三步法”“零接觸作業法”等操作法,提煉出“設定要合理、抓貨要對位、閉斗提前停、起升就追繩”的 “唐門操作法”。
邵堅林20多年在公交駕駛崗位上,總計行駛80余萬公里,交出無安全事故、無交通違章及無有責投訴的滿分答卷。被交通運輸部授予“全國交通技術能手”、獲全國公交駕駛員技能競賽節能明星(一等獎)。成立“邵堅林勞模創新工作室”,帶領公司十多名駕駛員榮獲省市級行業技能競賽獎項,研究總結《公交實習駕駛員常見問題問答手冊》和“新能源車輛操作使用特別提醒”“一日工作法”“3·3·3人行道安全操作法”“校園定制乘車方式”等創新成果并推廣運用。
作為中國首批高鐵人,他先后在動車組列車運維管理中擔任多個重要崗位,打造了“1+1+X+Y”標準化動車所管理體系;牽頭研發了動車組故障診斷系統和動車組運用檢修調度作業管理系統,進一步提升了動車組應急處置和調度生產作業效率;不斷探索動車組列車的檢修、供車模式改革,助力經營管理水平邁上新臺階,多個生產指標居于全國前列。
褚鋒先后在寧波市、蘇州市及全國門機技能競賽中斬獲冠軍。面對“風力發電機組—風葉片”作業,風葉片長達56.8米,船艙留有的作業空間前后左右間距僅5厘米,他摸索提出“曲線吊裝法”。依托“褚鋒創新工作室”,他總結提煉并推廣“門機原木操作法”“船關原木操作法”等操作方法,使公司單機作業效率提升超40%。工作室累計攻關課題近60項,獲得實用新型專利3項,被評為 “江蘇省交通運輸行業技能大師工作室”。